高温红色预警发布,我们还能怎么降温

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明明已经过了立秋,天气还是热得不像话。

打开微博热搜,热搜里最热的话题都和天气有关:11个国家站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中央气象台连续23天发布高温预警......中央气象台也发出了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这是高温预警的最高级别。

图/中国天气网

回顾最近的天气,只能用极端形容,在一些地区,体感温度突破50℃成了家常便饭。

40℃高温的城市甚至已经挤不进全国高温排行榜前十名。

图/中国气象网

过完最热的7月,又迎来更热的8月,高温的威力实在太强,大家每天的生活就是一边见证历史,一边见证历史高温。

图/中国气象网

社交媒体上,关于今年极端温度的讨论非常火热。

高温改变了大家一成不变的生活,滚烫的水泥地融化了上班族鞋底。

图/小红书

烈日晒软路边的塑料锥桶。

图/小红书

也晒熟了市场刚买的虾。

图/小红书

种种迹象表明,今年全球气温真的变暖了。

图/ICPHOTO

面对阵阵热浪,消费者在降温这件事上可以说是铆足了劲。各种能给人带来凉意的家电,全都轮番上阵,只为在夏日抓住清凉。在如此极端的天气下,除了喝水、风扇、开空调,我们还能做什么?

01打工人:办公室里找清凉在所有关于降温的讨论中,最多提到的场景就是办公室。作为一天中待最久的地方,办公室里的温度直接关乎你的情绪稳定和工作效率。写字楼统一配置的风扇和中央空调带来的冷风并不均衡,一些年轻人觉得光有空调不够,安装在固定位置的机器很不人性化,希望随身都能带着清凉。“坐在办公室角落里吹不到一丝风,我自己带了小空调,配合办公室空调,才能勉强挺过夏天。”打工人们开始各显神通,用办公室清凉神器,给自己降温。

图/办公室拍摄

办公区最常见到的产品是手持小风扇,手里拿着,走到哪里都能带去清凉。在一些空调冷气没那么足的公司,有员工根据空调原理研究出冰块水瓶加风扇的自制空调,让手持风扇的制冷效果又上一个台阶。

图/小红书

另一种电器是桌面迷你加湿器,增加湿度的同时蒸发带走热量,在湿度较低的北方城市比较流行。一些在夏天冷饮不离手的朋友,不吝花大价钱给自己工位添置桌面小冰箱,制造触手可及的清凉。职场人夏天的另一个痛点藏在更隐秘的地方,办公室都有空调,身上凉快了但是屁股吹不到,凉感凝胶坐垫就成了新的清凉刚需。

图/小红书

02户外降温,家里解暑接连不断的高温天气让中暑、热射病人数激增。据《北京日报》报道,医院急诊科连续多日收治中暑病人,其中户外工作者是中暑和热射病的高发人群。

图/腾讯新闻

户外降温我们对夏天的一个基本常识是:高温天气下,要尽量避免外出。但在一些特殊行业,温度再高也要户外作业比如建筑工人、交警、快递员还有做核酸的医护人员,这时候户外降温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ICPHOTO

在户外,防暑降温更要武装到牙齿。除了各式各样的防晒产品,户外降温产品也是五花八门,外用清凉喷雾、衣服凉感喷雾还有专门针对户外劳动者的挂脖风扇和户外腰挂。

图/淘宝

把人变成行走的空调,核心目的都是为了用冷气带走热量,减少高温对身体的伤害。家庭解暑中暑和热射病并不只会在户外发生,老人和孩子等经常在家里待着的群体,也要格外注意降温。在家庭中有一类特殊的群体:独居老年人。

图/ICPHOTO

极端天气下,他们可能有空调和电扇,一些老人因为怕浪费电,往往是装了空调,也舍不得开。

图/新浪微博

炎炎夏日,室内温度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升高,而老年人独自在家,感受到热时,房间里已经非常闷热了,室内的温度一点也不低。建议根据温度打开空调或者风扇,这里推荐一些物理降温方式:可以用花露水滴在洗脸盆里,擦洗身上带来清凉也可以在家中备一些冰凉贴、清凉油等防暑物品。03炎夏里的“清凉新消费”降温不光在上面提到的这些场景,今年还有很多新场景出现。高温天气催生出一些新的需求,比如给自己的电子产品降温。高温给笔记本电脑带来新挑战,前阵子大学生笔记本发烫,烫伤大腿的新闻登上微博,网络上出现了很多教人在宿舍用湿巾给自己电脑降温的教程。作为每天使用最多的电子设备,手机在极端高温下也需要特别关照。手机游戏散热背夹产品成为数码爱好者们的新需求。

图/ICPHOTO

整日奔波在骄阳下的外卖小哥手机也需要“打伞”降温。

图/ICPHOTO

另一个崛起的新场景是它经济下的“宠物降温”。根据新闻报道,今年宠物中暑病例比往年高出2成,夏季高温宠物消暑装备热销。对家中养宠物的年轻人来说,家里宠物的清凉也成了需要考量的方向。

图/新浪微博

近两年对于夏天,一个特别明显的感受是:开空调时间越来越长,电费越来越贵。“上个月家里电费历史性逼近元,比去年几乎翻了一倍。”

每个人都在想怎么用更多家电对抗炎热,却很少有人追问极端天气从何而来?

“小户型空调几乎没关过,地球承担了多少负荷?”用增加电器数量对抗极端天气不是长期解决方案,用增加能耗换取一时的清凉进入新一轮的恶性循环。生活中我们需要减少碳排放,用更多可持续的方式减缓全球变暖。

即使现在完全抛弃清凉电器并不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行动。

下班回家前检查一下工位上的电源是否关好,周末出门把打车换成骑行或者走路,少点一次外卖,都是为天气尽一份微薄之力。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等问题,请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来源:新京报贝壳财经

编辑:肖肖

实习生:吴秀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14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