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孩子有这3个常见动作,家长别假装看不
平时细心观察,会发现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小动作。
年龄小的孩子,可能会有吃手、嘟嘴、频繁眨眼等小动作;年龄大的,可能会有咬指甲、挖鼻孔、咬下嘴唇等小动作。
有些动作是身体发育的产物,家长不用专门纠正,年龄大些自然就消失了。比如吃手、用舌头舔牙齿,是孩子到了口欲期、萌牙期。
有些小动作,家长还需要及时纠正,时间长了,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想再纠正就难了……
01、挖鼻孔
挖鼻孔向来被看成不雅的动作,如果有人当众挖鼻孔,肯定会遇到别人嫌弃的目光。
著名演员章子怡,在某次广告拍摄现场,有媒体捕捉到她“当众挖鼻孔”,瞬间就没有了女神范。
曾经出席电影《最爱》发布会,也因为当众挖鼻孔,被批“没素质”。当然,章子怡并非没素质,可能是习惯。
邻居家孩子,今年12岁,也是有挖鼻孔的习惯。父母说过很多次,就是改不掉。只能经常嘱咐他,不要当众挖鼻孔,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另外,据一份资料显示,印度对名青春期孩子进行调查,几乎都承认有挖鼻孔的习惯。自称不挖鼻孔的,不到4%,其中7%的孩子坦言每天挖20多次。
原因除了鼻子有异物,感觉难受外,还成为一种“不安”情绪的释放。
还有不少网友发表过自己的感受:尤其是感到紧张,或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挖鼻孔会让人超解压,甚至还能激发灵感。
当然,挖鼻孔对孩子的影响还是不容小视的,其中容易导致鼻部出血,或引发感染。
6年,荷兰研究团队发现:
用手挖鼻孔,容易把细菌或病菌带入鼻孔,引起鼻腔感染。在抠挖的时候,容易弄破鼻粘膜血管,引起鼻出血。另外还损伤鼻粘膜腺体,影响其分泌功能,降低鼻粘膜的保护作用。
我之前也有挖鼻孔的习惯,鼻子经常被抠出血。记得有一次很不舒服,医院打止血针。当时医生就说:
“挖鼻孔轻则导致鼻炎难治愈,重则使鼻粘膜糜烂导致感染,还是要改掉这个坏习惯。”
所以,孩子偶尔有挖鼻孔的动作,并没有太大影响;但是频繁挖鼻孔,还是要让孩子尽早改正。
怎么改?有几个方法建议父母试一试:
当孩子发现鼻子中有异物时,可以用医用棉蘸清水轻轻擦拭,然后揉搓鼻腔,挤出异物。当鼻孔里有硬物,也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然后再用棉签掏出。平时保持房间的湿度,因为空气干燥,容易让鼻子不舒服,有条件使用加湿器是个好选择。
02、咬指甲
还别说,很多孩子都有咬指甲的习惯,其中不乏有很多成年人。
记得看电视剧《儿科医生》的时候,孩子的妈妈说到:
“孩子从小爱咬指甲,一到考试就咬得越厉害,看过很多医生没治好。为了不让孩子咬指甲,抹辣椒、芥末、盐,都试过了……”
这部电视剧,引起了很多网友共鸣,有网友留言:
“我家孩子9岁了,指甲里的肉都能咬出来;”“我儿子30岁,因为咬指甲和媳妇吵架,媳妇不让咬,他还偷偷地啃。”
更有任性的网友说到:“都40岁了,还在咬。”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有咬指甲的习惯?
心理学家SarahRoberts发现:咬指甲有助于帮助人平衡情绪,无聊的人可以获得适度刺激,焦虑的人能逃避压力、转移注意力,以此获得微弱的轻松感。
法国一项研究表明,人在考虑工作的时候,绝多数人都有小动作发生:抖腿、抠手上的死皮、咬指甲,而咬指甲这个动作占26%。
对成人来说,咬指甲能放松压力,但对于孩子来说很难控制了。
有位妈妈说:
儿子13岁,没事就喜欢咬指甲,就像《儿科医生》里的妈妈一样,用了很多办法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引起了甲沟炎。这种疼,真是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严重时让人痛不欲生。
另外有数据显示:人的每双手上有4—40万个细菌,但1克指甲垢里,就有38—40亿个细菌。
孩子经常咬指甲,免不了病从口入,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所以,孩子有咬指甲的习惯,除了病理性因素,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只是因为习惯的原因,还需要让他尽早改正。
怎么改?家长可以试试“限制改正法”。
孩子经常咬指甲,一下纠正比较困难,需要慢慢来。比如:
一开始不让孩子在家咬指甲,进一步过渡到不在公共场合咬;限制他咬指甲不超过2个,再过渡到咬1个,逐渐戒掉这个坏习惯。
03、咬下嘴唇
这里说的咬下嘴唇,不是说某个女生对男生感兴趣,轻轻咬一边下嘴唇。
而是上排牙将整个下嘴唇包裹在内,如下图:
当孩子出现这个动作,就是在向父母发信号了:
吮吸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缺乏安全感;无聊或缺少陪伴;如果家长当做没看见,一旦养成习惯,孩子大了也很难改正。
记得我表妹相亲的时候,遇见一个男的,刚开始说话的时候还正常,后来他不说话了,就一直用牙齿咬着下嘴唇。回家后偷偷对家里人说:那个男的老咬下嘴唇,特丑。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如果经常出现咬下嘴唇的动作,根据上面的3个信号,分析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妥善解决。
互动环节:你家孩子有这3个“小动作”吗?如果有,你会怎么办?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