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委员传授教科书级消毒方法

战疫月余,疫情攻坚战到了决胜的关键时刻。疫情要防控,经济也要发展,根据目前各地公布的数据,山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在全国居首。一边是严峻的疫情防控,一边是紧迫的复工复产,为了做到两者兼顾,从小区、单位到市民家中,都格外重视防护消毒。那么问题来了,您身边的日常消毒工作是怎么做的,这些做法靠谱吗?

一、“网红”消毒通道叫停这些消毒方法不可取!

前不久在济南师大新村小区的门口,突然出现了一个“硬核”消毒通道,里面有机器不断喷出消毒气雾,住户回家都要先穿过这间帐篷小屋沾沾“仙气”,给全身来一个消毒“大保健”。

小区自制“硬核”消毒通道

“我们物业是在网上看到有这个消毒通道,之后我们就借鉴了。”济南师大新村物业负责人赵雪梅介绍,消毒通道建好后,一些业主们对物业防控疫情的特别举措大加赞赏,不过通道建好没几天,就被通知拆除了。“过了两三天接到济南市防疫部门的一个相关文件,说是不允许使用这个消毒通道,所以我们就都拆除了。”

存安全隐患“网红”消毒通道被叫停

在小区门口,记者看到了这份《关于禁止在小区内设立消毒通道的通知》,通知上说,禁止建设消毒通道主要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对此,记者咨询了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所所长刘慧媛“酒精,主要是擦拭消毒和手消,我们是严禁把酒精在空气中喷洒进行消毒,这样是非常危险的,一旦遇到火,发生火灾的危险是相当大的。另外像含氯的消毒剂,有很多文献和报导,这个是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不光易燃、伤身,刘所长直言,消防通道里喷洒的消毒剂浓度低、接触时间短,杀毒效果很难保证。

除了“网红”消防通道,在加湿器中加入含氯消毒剂;在饮用水中投加消毒剂进行消毒;大面积喷洒酒精消毒等方法都存在很大风险,最近因为消毒不当引发的事故就屡见报端。

杭州一市民酒精消毒后烤电暖气全身着火

合肥女子全身喷洒酒精消毒后做饭突发爆燃

疫情当前,酒精、消毒液等几乎成了家中的必备品,专家提醒,居家消毒要小心,规范使用消毒产品。

二、皮肤病患者增多过度消毒也是毒!

“回家以后先用酒精喷一下手,用清水洗一遍,再打上肥皂洗一遍。”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民王先生就格外注重手部清洁,可最近他发现,他的手清洁出毛病来了。“手上湿疹的情况厉害了,洗手越频繁越厉害。”原来王先生患有手部湿疹,近期因为频繁用肥皂、酒精等洗手和消毒,湿疹愈发严重,出现脱皮、刺痛等问题。

市民王医院就诊

王先生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医院里因洗手过频导致的皮肤病患者明显增多。“初春时节,干燥气候本身就容易让皮肤缺水,一旦洗手过频,又没有做有效的保湿护理,手部皮肤就会脱皮、皲裂,甚至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过敏和皮炎症状。”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李乔说“特殊时期还是要求一定要勤洗手,保护的办法是洗手之后一定要用保湿霜反复涂。在家不需要勤洗手的时候,尽量减少洗手的频次,比如说洗碗、擦地时一定要戴手套。另外消毒液一定要严格按照配比,不是越浓它消毒效果越好。”医生提醒,市民日常“过度消毒”也会导致接触性皮炎。

医生提醒:“过度消毒”有害无益!

“过度消毒”一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多次被提及。那么我们身边存在哪些“过度消毒”的现象呢?来听听专家的解读。

1、鞋底消毒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新型冠状病毒目前主要还是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或者接触传播,飞沫沉降到地面之后,鞋子就算有可能沾染到,病毒量也非常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对鞋底进行消毒,保持清洁即可。建议回家之后在门口换鞋。

2、农产品买回家后要消毒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病毒通过飞沫、直接接触等方式污染到蔬菜、肉和水果的几率很低。建议不要生食,蔬菜、肉类炒熟吃,水果尽量削皮,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病毒在温度56℃状态下30分钟内就能被杀死,而炒菜等温度能达到℃甚至更高。

3、对道路、绿植、汽车轮胎等进行喷洒消毒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在有的地方比如车辆进小区或单位的时候,对车辆的轮胎进行消毒或者对着马路喷洒消毒剂,这是没有必要的,属于过度消毒。

4、出门必须戴手套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戴手套可以减少手的污染,棉纱手套、布手套都可以起到这种作用,没有必要戴医用乳胶手套。不管是否戴手套,都不能取代洗手,坚持洗手,这样才能够减少由于手污染造成的接触传播。

5、口罩戴越多越好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其实没有必要,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一般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一个就可以了,而且口罩也不是戴一次就马上扔掉,没有必要,可以重复使用。

专家提醒:消毒要适当,切忌过度消毒

专家提醒,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手段,但不宜过度。我们要按照规范来做,注意潜在风险。

三、复工复产如何科学防疫消毒

复工复产,外出时间增多,如何既不“过度消毒”,又能科学防疫防控,济南市槐荫区政协委员,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周新丽为大家支起了招。

1、出门戴口罩。回到家,轻脱外衣,悬挂在通风处,妥善处理口罩。

2、勤洗手。室内要配备洗手设施及用品,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认真搓洗双手至少15秒。不方便洗手时,可以使用免洗手消毒剂,要含酒精成分,进行手部清洁。洗手后做好皮肤保湿护理。

3、保持室内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4、每天要开窗通风,每天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5、定期做好预防性的清洁消毒。定期对洗面池、水龙头、门把手、开关、坐便器、手机等接触比较频繁的部位或物品重点消毒。对于地面、台面,有条件的可以适当增加清洁和消毒的次数。

除了科学防疫消毒,在周新丽委员看来,保持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同样重要。“非常时期,要科学应对,不害怕、不盲从、不恐慌。主动加强健康监测,积极配合体温测量,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咨询就医。”

前不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同时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在工作场所应该怎么做?我们一起来看。

科学防疫

不恐慌不传谣

共克时艰

我们在你们身边

(记者房紫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05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