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见杀死一万多人的加湿器,让韩国人终于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昱
最近这几天,一桩沉寂多时的旧案,在韩国有良知舆论力量的不懈追查下,终于重新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年时,韩国连续发生了多起孕妇、幼儿感染不明原因肺炎死亡事件。调查后发现,英国利洁时集团韩国分公司生产的加湿器杀菌剂含一种名为PHMG(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的成分,是致人死亡的罪魁祸首。
而这份调查在当时激起了极大的民愤,因为这款“加湿器杀菌剂”在韩受众面极广,据韩国媒体当时的统计,韩国约有万人在使用这种产品,占到了韩国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还多。
但奇葩的是,丑闻发生后,韩国政府和涉事企业不知搞了什么勾兑。政府最终选择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处理该案的检方不顾受害者家属的反对,强行以“难以确认因果关系”为由,终止了起诉。
很多受害者家属不干了,决定自费继续追查,在媒体的帮助下,终于查出了大事——原来死的不止一千来人,而是1.4万!甚至更多!
韩联社7月27日援引一个社会灾难调查特别委员会的调查结果报道,调查人员眼下估算韩国1.3万至1.6万名成年人吸入加湿器杀菌剂后出现哮喘、肺部疾病等病症而死亡。按一名委员会成员的说法,“我们谨慎估算致死人数为1.4万,但实际可能更多”。
这名委员会成员呼吁韩国政府尽快就此事展开更详尽的调查:“必要情况下要在韩国全国范围展开普查。”
其实,这种丑闻能出在韩国,昱弟一点都不奇怪。
韩国这个国家,由于特殊的历史情节,在资本与民众的纠纷中一贯是优先保护资本的。国家成为资本的奴仆,甚至民间舆论场上也存在着“只要能保住制造业,人权可以适当减免”的论调。
不信你去看韩国电影,什么《铁线虫入侵》、《鱼男突变》之类,讽刺的都是这种要经济不要命的观点。
利洁时是英资企业尚且如此,三星等韩国企业就更是了。前几年三星手机“爆炸门”事件中,韩国政府不仅帮着三星在国内平事,还动用外交资源在国际上为三星擦屁股,就可见一斑。
然而这一次,韩国民众忍不住了,不少人直指政府与企业联合起来隐瞒事实,忽悠老百姓,誓要追查到底。
看来韩国人也想明白了,人命都没了,还要钱有啥用啊?
如果真有1.4万人命丧一款产品,这可能将是全球21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商业丑闻了。
如果追溯起来,20世纪有一桩同样重大的商业丑闻与此次神类似,那就是震惊全美,给美国汽车产业带来沉重打击的福特平托车事件。
只不过美国人最终做出的选择,与韩国截然相反。
20世纪60、70年代,随着日系、德系汽车的崛起,原本民用汽车产业的老祖宗美国福特公司受压越来越严重。在此背景下,福特公司在年推出了一款“平托车”,该车一改美系汽车的传统,体型小巧、耗油量低,价格也特别便宜,只要美元,一看就是出来跟日德两国的车企叫板的。
但该车推出的第二年,就出了事故,一辆平托车正常行驶中突然无故减速、随后发生追尾并爆炸。驾车的女性司机当场死亡,同车的13岁男孩在经历大小60多次手术之后才勉强保住了性命,却全身90%以上烧伤,失去了左手、左脸和生活自理能力。
男孩的家属当然不干:他才13岁啊,以后日子怎么过?于是要告福特公司。
福特公司最开始也是那套我们今天还能听到的某些企业的熟悉话术,从自家汽车绝对安全,到公司是美国产业的希望,这里不一一赘述了。
但越调查,人们越发现事情不对。
最开始的调查发现,该事故的原因是平托车设计存在缺陷,油箱距离离合器太近,导致一次中型的碰撞就会引发爆炸,而这个缺陷正是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但接下来事情的发展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在法庭上,控方律师罗列证据,揭露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原来,早在平托车出厂前,福特公司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当时的两名工程师就这个隐患单独写了一份长篇报告,提交给了公司的管理层。该报告明确指出了存在的风险,并给出了改进意见——只需要再加装一个价值11美元的改进装置,就能规避爆炸的风险。
然而,对于这份人命关天的报告,福特公司的选择却是算了一笔账:福特公司计划生产多万辆平托车,如果在每辆平托车上都加装防范风险的改进装置,那么总成本约1亿美元。而如果不加这个装置,任由隐患发生,据报告的预测,可能会有辆平托车发生事故,那么假设这些车主都因事故而死亡,另外名同伴被烧伤。依据当时的普遍判例,福特公司将可能赔偿每个死者20万美元,每位烧伤者7万美元,公司总共才支出接近万美元,不到改装成本的一半。
福特公司发现后一种选择赚大了,于是决定不做改进,任由事故发生。
是的,这就是这道算术题背后冷血的逻辑:我能赚到钱就行,你死不死关我什么事?
这一证据的披露,立刻激怒了公众舆论和该案的陪审团。在此之前,美国舆论本来还在纠结——再怎么说,福特公司也是美国在黄金时代留下来的“民族品牌”,眼下又在德日车企的夹攻下艰难转型,要不要放它一马,赔点钱算了?
但该消息出来之后,美国民众彻底被激怒了:罚!罚这些没良心的资本家个倾家荡产!
于是,法庭最终判决福特公司一共赔偿受害者1.25亿美元,这个判决也确立了美国司法在处理类似案件时“惩罚性赔偿”的先例。
法庭的逻辑是这样的:你不是觉得你用人命节省成本能省下1亿美元吗?就按这个数,再加点,让你全部赔给受害者!
福特平托案的影响是深远的,福特公司乃至整个美国的汽车业在此事件之后都创痛甚巨,一度彻底向德日车企让出了本国小型家用车的市场。
此案彻底结束时已到上世纪80年代初,赶上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美国车企没能像德日车企那样抢占到中国市场的先机,也与此案不无关系。可以说,单从汽车制造业而论,美国那一把确实亏大了。但如果将目光放远,昱弟依然觉得,美国人的选择是正确的、是值得的。
因为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终究是为人服务,而不应该反过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