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自制工具,却遭到病人质疑麻醉Med
王医生高高帅帅的,大学毕业医院成了一名麻醉科医生。他平时就爱捣鼓一些小玩意儿,这解决了不少临床问题。如,他使用双腔管的接头接在喉罩上作为气管镜麻醉的进镜接头。他弄出来之后,大家都感觉很简单。平时也都用双腔管、也都知道这个接头,但气管镜麻醉的时候就是没办法解决气管镜争抢气道的问题。只见他拿个剪刀,三下两下、朝着接头处的硅胶封闭胶圈剪了几下,再接到喉罩和“Y”型管之间。众人惊奇的发现,就这么个改进,做气管镜的时候不漏气了、麻醉机也不用停了,真是解决了大问题。有时候,做医生真的挺难得,既要懂医术,还要会算账。缺东西、少药的情况时有发生,再加上限价,导致很多时候逼着医生自己想办法。临床上自己造东西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但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一旦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尽管初衷是好的,但出了问题,病人可不看这些。这不,王医生最近就遇到揪心的事了。那天,他接到头颈科护士长的电话。王医生,知道你足智多谋,帮想想办法呗。是这样的,我们科有一个全喉切除的病人,在术后护理的时候,覆盖气管开口的纱布总是干燥,需要护士每隔几分钟拿注射器滴几滴盐水,护士叫苦不迭,您给想想办法。王医生告诉护士长等他一下,他要过去看一下。于是,王医生穿上白大褂就去头颈科查看了。当他看到雾气朦胧中的那个病人后,很快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雾气朦胧的问题:由于失去了鼻腔加温加湿的作用,吸入呼吸道的空气变得异常干燥。为此,护士长想到用空气加湿器的办法。平常的患者还可以,但对于喉手术的病人收效甚微。盖在气管开口的纱布很快就会变得很干燥,之后气管就会变得干燥。一方面,干燥的气管免疫力降低、也会引起咳嗽影响刀口愈合;另外,也会引起大量的体液丢失。因此,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王医生给出的办法是,把麻醉科用来为病人止痛的那个镇痛泵装上盐水、设定好速度,这下完美地解决了问题。然而,问题是解决了,但王医生的麻烦来了。那天使用的是麻醉科的镇痛泵,王医生就按照安装术后镇痛泵收的费。没办法,这东西也不是医生自家产的,收费还是要的。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个收费上,病人质疑怎么安装了两个镇痛泵。护士长和他解释是用来滴盐水了,可病人和家属就是不相信。最后,医院拿出那个镇痛泵可以用来滴盐水的说明来。这肯定拿不出来啊,说明书里没写可以滴盐水用于湿化纱布。最后,好说歹说,人家撤销了投诉。这件事给我们敲醒了警钟:临床上如果发现现有的工具有缺陷,争取找到说明书上可以替代的东西。如果没有替代的,最好去申请专利,之后找厂家生产出来。这样既可以让更多的病人受益,也能保护自己。
上一篇文章: 冬天开暖风不费油,这是真的吗 下一篇文章: 看懂参数买好物篇一七千字透过秒新A3S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