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把加湿这回事儿讲透小米纯净式智
我作为一个北方孩子,几乎每个冬天的夜晚都要半夜起来喝一大杯水,鼻子干干的,喉咙干干的,咽一下唾沫能舒服一些。
北方天气是日常干燥,从老一辈传下来的加湿大法就是水盆毛巾加湿,这种情况导致北方孩子上物理课学到毛细现象,老师就一定会拿这样的事情举例子,让学生明白原理,而每一个北方孩子想到自己曾经口干舌燥的半夜起床,也就都瞬间明白了。
这种土办法你说有用吧,但还是要半夜喝水,你说没用吧,这就是没啥用,因为只依靠毛细现象效率太低了。
直到有了加湿器,北方人才能享受真正湿润空气。
目录一,温度与湿度的关系
二,多少湿度算是舒适?
三,加湿器哪种有效?
四,小米纯净式智能加湿器2
五,滤芯的钙离子凝结与双效除菌
六,水箱好不好清洗?
七,加湿效果
八,智能联动
九,总结
一,温度与湿度的关系就不忆苦思甜了,直接开始有知识点的正文。
你想没想过为什么北方供暖之后特别干燥?
想没想过为什么总说北方的冷是物理攻击,南方的冷是魔法攻击?穿多少衣服都没用?
这里就要解释温度与湿度的关系了,
根据这个逻辑关系,举例如果说25度的室温,达到50%的湿度需要2L液态水全部汽化。
室温降低到18度的室温,达到50%的湿度则只需要1L液态水全部汽化,那原来多出来的部分就会凝结成液态水珠,
而人的体感就会感觉比25度的50%湿度空气要更干燥,因为人体单位时间内从空气中吸收到的水量更少,
这就产生了又能看到玻璃上都是水珠,感觉屋里潮的不行,又会感到干燥的感受错位,非常奇怪。
所以25度的50%湿度和18度的50%湿度,空气中的含水量是不一样的。
那北方供暖之后为什么会更干燥,北方供暖之后,室温上升,空气中可容纳水汽更多了,但是水汽本身没增加
换成数学的说法相当于分母变大,分子不变,整体被分摊了,湿度就会变低,所以也会口干舌燥。
北方因为空气相对干燥,所以衣服与衣服之间的空气也就相对干燥,热量更容易在多层的结构中留存,棉花或者羽毛结构蓬松但很保暖的原理也是这个。南方哪怕在同一个温度,因为空气湿度大,身体的热量都用来蒸发身体周围的水分了,热量流失就更严重,所以就好像受了魔法攻击,穿多少衣服都冷。
刚才讲了两个相反了的例子,一个是温度降低,湿度不变,液态水析出,人会感到干燥,另一个是温度升高,分母变大,湿度降低,人会感到干燥,这这么都会感到干燥?是不是逻辑悖论啊?实际上统一逻辑就是人体不能在单位时间内从空气中获得足够的水量,就会口鼻发干,而温度升高与降低都会造成这种情况,所以怎么办呢?就需要补充水分与人为的控制室内温度与湿度。
二,多少湿度算是舒适?所以理解了温度与湿度的关系,就更好解决问题了。
对人体而言,过高过低的温度与湿度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国今年刚发布新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夏季我们就不提了,夏季用不着加湿器,就说冬天,标准说明,冬季温度应该达到16-24度之间,湿度应该在30%-60%之间,
在我看来这个标准有点低,跨度有点大,各位可以把温度与湿度的上限作为我们希望达到的标准。
三,加湿器哪种有效?1,超声波加湿器
提到加湿器大家普遍想到的都是那种烟雾缭绕,仙境飘飘的加湿器。
后来智能家居的温度湿度传感器慢慢普及,才有消费者开始质疑这种看起来水雾澎湃的加湿器是否真的有效。
这种加湿器叫超声波加湿器,是通过震动的形式将液态水雾化,小颗粒化,再进行物理蒸发
所以等你早上起来加湿器周边的地板都湿了,因为喷出的水雾太多,来不及蒸发就落到地上了,加湿效率差代表着室内空气有着很大的湿度差,相当于加湿器周边空气湿度都饱和析出液态水了,而你躺在床上呼吸的还是干燥的空气。
当然也不能说超声波加湿器完全没用,就是太慢了,效率太低了,等你一觉睡醒起床要上班了,才达到你要的湿度,那还有什么用。
2,无雾加湿器
所以买加湿器要买加湿效率高的,可以有效将液态水转变为水蒸气并循环整个空间的,这样才能在你睡觉之前就达到一个稳定的湿度环境,之后只要静音模式运行就好,也不影响睡眠。
那有加湿量大的加湿器吗?就是近几年比较火的无雾加湿器,前几年也叫冷蒸发加湿器。
可以看出无雾加湿器的名字就是针对超声波那种有雾加湿器,要与其做到区隔
表达这种效果。
无雾加湿器的原理就是冷蒸发加快蒸发效率,快速让液态水彻底变为气态,通过风扇加持快速加湿循环整个空间的空气。
那无雾加湿器真的有用吗?
四,小米纯净式智能加湿器2我去年就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9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