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污染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孙婷,刘凤娟

摘要:室内空气中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容易引发人体健康问题。科学合理控制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有利于提升公共卫生防疫能力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通过总结近年来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污染控制方法,包括通风换气、过滤除菌、紫外辐照、等离子体、光催化、臭氧消毒、过氧乙酸消毒、二氧化氯消毒、中药消杀等,提出新型材料推进消毒灭菌技术发展,开发高效的细菌病毒过滤材料、原位灭活技术与装置,并将其应用在暖通空调新风及空气净化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控制

空气中病毒、细菌、真菌等活体,附着于细微颗粒物如尘埃粒子、水蒸气等载体上,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被称为空气微生物。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均会危害人体健康[1]。目前,还在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是典型的空气传播致病微生物,对疫情的控制已成为全世界的热点问题。掌握室内微生物的来源并科学合理控制室内微生物,有利于提升公共卫生防疫能力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1微生物来源

土壤、水体、大气等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是室内微生物来源之一。微生物附着在细微颗粒物如尘埃、水蒸气等载体上悬浮于大气中形成气溶胶[2],通过室内外空气交换进入室内。

室内环境相对湿度大的区域如卫生间、厨房等区域,以及加湿器、空调等电器设备中湿度大的模块,均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室内人员及饲养宠物的活动等都可能造成室内微生物污染。地毯、布艺沙发、窗帘等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絮状物则为微生物繁殖提供了场所[3]。

2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污染控制方法

2.1通风换气法

通风换气通过物理稀释有效降低了室内空气微生物浓度。常用的通风方式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4]。

李锦卉[5]比较了手术室两种消毒方案效果:第一组为手术后先开窗通风一定时间再密闭门窗进行空气消毒,第二组为手术后直接密闭门窗进行空气消毒,两种消毒方案密闭门窗后消毒时间相同,各统计20例进行分析。数据显示,第一组灭菌后的空气达标率明显高于第二组。于丹等[6]测试了新风系统开启前后的教室空气中细菌和真菌浓度。结果显示,开启新风系统1.5~2.0h后,教室空气中细菌浓度平均降低82.10%,真菌浓度平均降低86.64%。随着新风量的增大,室内气溶胶污染状况有明显改善。

通风换气法本质是采用物理转移的方法降低室内微生物浓度。该法操作简单,但不能灭杀微生物,可结合其他消毒方法净化室内空气。

2.2过滤除菌方法

空气过滤是空气流经过滤器时,其中的微生物气溶胶由于尺寸大于过滤器滤膜孔径而被拦截在过滤器上,从而去除微生物的方法[7]。空气过滤器可以过滤病毒、细菌和颗粒物。病毒通常寄生于其他微生物上,空气中病毒及其寄生体尺寸远大于病毒本身;细菌经常以群体团聚形式存在,与其载体共存[8]。

徐庆华等[9]研究层流过滤除菌、空气消毒机消毒、紫外辐照3种消毒方法对手术室空气的消毒效果,数据显示,手术室无人员活动时,消毒min后,层流过滤法处理、空气净化机处理、紫外辐照处理后空气中自然菌消亡率分别为%、94.47%、82.82%。在人员活动情况下,净化后污染回升率高低顺序为:紫外线消毒空气净化机层流过滤法,层流过滤法的空气除菌净化效果最佳。徐国洋等[10]测试了多种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效率。结果显示,传统空气过滤器拦截去除微生物和颗粒物效率都比较高;而紫外线(臭氧)型过滤器对微生物的拦截和原位灭杀效果更强。

高效低阻的空气过滤材料研发和应用是人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70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