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生产线在汉投产打破市场被国外厂家长期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本文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百家号」今天,国家电投年产30万平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在汉投产。这是我国首条全自主可控质子交换膜生产线,是国家电投氢能公司在氢燃料电池材料级自主化道路上的重大突破,将打破国内质子交换膜市场被国外厂家长期垄断的局面。仪式现场,国家电投年产30万平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正式投产,湖北氢动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国家电投氢能公司—武汉理工大学联合技术中心武汉基地揭牌。该质子交换膜产线产线可生产厚度从8到20微米的质子交换膜,在质子电导率、气体渗透率、机械强度等方面,可与国内外同类竞品相媲美。现已在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中应用,可满足燃料电池汽车、加湿器等多个场景的应用需求,已接到多家公司的采购订单,达产后可同时满足2万辆燃料电池车的需求。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投产随着国家电投30万平方米质子交换膜生产线投产,武汉氢能产业链的“任督二脉”由此打通,为氢能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双翼。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的重要应用领域,质子交换膜则被称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的“芯片”。此前,这项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美国杜邦、日本旭硝子等外国公司手中,造成国内质子交换膜价格居高不下。随着国家电投30万平方米质子交换膜生产线的投产,质子交换膜实现国产化,产品成本也大幅下降。国家电投集团氢能公司总经理张银广:“现在整个汽车产业处于从小规模到大规模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次国产化以后将会大幅降低质子交换膜的成本,也会对整个燃料电池的应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认为,此次国家电投30万平方米质子交换膜生产线投产,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极大推动氢能产业在武汉的快速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全产业链的材料是它的基础和核心。有了基础和核心,整个全产业链才能做起来。我们过去依赖进口,长期受制于国外,所以成本非常高,产业化受到很大的制约。这个30万平方的生产线建成以后,高端产品将可以自强自立,自主生产,这对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对中国的氢能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武汉广播电视台出品责编:张馨月融媒体记者:陈爽叶宇霖通讯员:张敏孙亚云田勇孙晓飞编辑:齐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8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